
十月是收獲的季節,二二四大隊有限公司承攬的陜西神木縣中雞地區鈾礦項目野外工作也已接近尾聲,將迎來收獲。為了圓滿、按時完成工作任務,項目職工加班加點,各項工作緊張有序推進。
中雞鎮地處陜北高原,是榆林市最北邊的一個小鎮,遍地黃沙,與內蒙古接壤。十月下旬正是該地區步入冬天的前奏,寒風刺骨,落葉紛飛,氣溫早晚均較低,中午稍微回暖,全天溫差3~15℃,與西安相比,大家穿的可算是是加厚版衣服。
我們租住在中雞鎮上的一戶人家里,每天都要去鉆機現場編錄巖礦芯。鉆孔布設在一片荒涼的沙丘堆里,放眼望去,除了沙丘,就是荒草;兩位女同志巾幗不讓須眉,克服困難,和我們一同走向巖芯編錄的前線。由于天氣較冷,我們分工明確,檢查鉆機記錄、做物探編錄、給巖芯拍照等等,盡量用最少的時間確保資料最高質量。回到項目部,大家坐在一起整理當天的編錄資料,晚飯后繼續工作到晚上十點。
遇到終孔情況,我們可能要在鉆機上呆大半天,早早吃過早飯,收拾好編錄所需要的東西和物探測井設備趕到鉆機上。這個項目是我們公司和煤田185隊合作的,185隊測井車要從榆林市趕來。因為路途較遠,且由他們先測井,約一個半小時后我們再測井,而測完一口井需要探管往返三次,完成該項工作一般需三個多小時。測井完畢后,我們要根據測井給出的結果,在含礦地段進行取樣裝袋。有時候遇到漏孔,或探管下不到孔底等特殊情況,大家顧不上吃飯,一直要等到晚上。凜冽的寒風嗖嗖地劃過臉頰,刺骨,不管干個啥都覺的手快凍僵了似的,不得不披上厚厚的大衣,測完井之后回到項目部已是晚上十點了,大家哆哆嗦嗦地燒熱水洗了洗疲憊不堪的面容,進入暖暖的被窩。
作為中陜核地質人,這點小小的困難算不了什么,我們有信心克服困難,敢于吃苦,發揚核地質人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干一個項目,立一個標桿,樹一個品牌,確保該項目圓滿順利完成。